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网红尤其如此。动嘴的网红,一言不当就被打回原形。动手的网红,稍有疏忽就是在误导粉丝。
著名网红“办公室小野”(以下称小野),就遭遇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危机。
两个女孩,一个12岁一个14岁,因为模仿短视频用易拉罐制作爆米花,引起爆炸和着火,结果12岁女孩被烧伤,14岁女孩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而据女孩家长称,她们模仿的就是小野的短视频。
就这样,小野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不仅家长要与小野打官司,很多人也将矛头纷纷对准小野,指责其视频存在安全隐患却没尽到提醒义务。
9月10日,小野发长文回应此事,提到了几点:1、女孩不是模仿自己的视频;2、愿意提供帮助并配合调查;3、无限期停更整改。
对此,家长并不买账,“我第一感觉是觉得她有点推卸责任。”
这件事,真的只是小野的责任吗?
1
老外眼中的中国第一网红,
做了多少错误示范?
在这件事之前,小野的名声一直不错。
她的身上,主要有三个标签:创意、幽默、美食。而创意,是她的最强武器。
“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同事用熨斗在熨衣服,这一幕让我想到了有人用电烤架烤牛肉,然后我就想,能不能用熨斗把牛肉熨熟......”2017年,小野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条短视频,迅速走红。
于是在烹饪的路上,她的脑洞越开越大,而且大多是直接在办公室开干,就地取材,代入感十足。
比如,拿电脑机箱摊煎饼。
先烤手再烤肉的手心烤鱼。
最不方便的方便面之针织方便面。
爆米花机爆小龙虾,童年回忆重要道具迎来第二春。
此外,小野的视频还有饮水机煮火锅、花盆做叫花鸡、留声机煎牛排、用铜锣炸甜不辣、灯管烤腊肉......路子相当的野。
正是这些源源不断的创意视频,让小野在微博、抖音、B站等平台,收获了数千万的粉丝。
不仅在国内,小野在国外也吃得开。
早在2017年,办公室小野就开通了YouTube频道,当年订阅数破100万,刷新了YouTube创作者的成长记录。
时至今日,小野已经是YouTube上排名第一的中国网红,坐拥700多万粉丝,视频播放总量高达几十亿,每月仅广告收入就有400多万!2018年4月,小野还被邀请参加在美国举行的Playlist Live,是中国国内唯一受邀代表。
创意让她火遍全球,也让她饱受争议。
在人员密集区公然做明火化学实验;将办公室的灯管拆下来烤肉;用空调滤网来过筛面粉...不仅卫生堪忧,更是罔顾自己和他人安全。
但更为关键的是,小野的视频很多是在偷梁换柱,有NG有剪辑。
也就是说,用她的方法,很多时候是不能制作成美食的。例如,网上模仿她“饮水机煮火锅”的操作,无一成功。
这一点,她从未挑明。不仅如此,她始终自称美食视频自媒体,视频也很接近美食教程,而且是以类似纪录片的形式拍摄,视频营造出的贴近生活的真实气氛,很容易诱发模仿行为。
而有她“珠玉在前”,粉丝也就不会意识到有多危险了。
2
网红有错,但也很冤
从小野过往的经历来看,但凡她多一些责任感,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
2017年,小野接受“火星营销研究院”的采访时提到了一件事情:有粉丝模仿她那个爆火的“饮水机煮火锅”视频,但是没有成功。
于是,小野团队意识到,这些视频是会被模仿的。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按照常理,她们该对粉丝千叮咛万嘱咐“请勿模仿”,但她们没有。更奇葩的是,她们开始考虑:要尽量还原每个细节,确保操作的可行性。
看这架势,她们誓要在误导粉丝这条路走到黑了。
所以在小野的视频中,有不少从未出现过“请勿模仿”的字眼。例如导致事故的视频,完全没有提示。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很多网友都在评论区警告过小野视频里的安全风险,甚至连成都公安消防支队都点过她的名。
小野团队的回应方式是:警告,威胁,删帖,删评论。
明明是种表演,却有意打造成教程,还屡屡忽视安全。从这点来说,小野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全都让小野一人背锅,也显得很不公平。
平台没有责任吗?流量滚滚来,却不扛起监管义务,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诚然,平台对此类视频没有义务进行普遍性的、主动的审查。但在明知或应知情形下,平台就该采取合理措施。
前年,极限运动员吴永宁在攀爬长沙华远国际中心时,失手坠落身亡。今年5月21日,法院就认定花椒直播对于用户发布的高度危险性视频没有尽到合理的审查和监管义务,要承担3万元责任。
小野的影响力,不知是吴永宁的几百倍。对小野的危险视频,平台不可能也不该一无所知。
有人谴责小野吃“人血馒头”,那么平台也别想撇干净。
再说家长,没有责任吗?不论如何,监护人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责任人。父母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到位了吗?
很显然没有。
不仅如此,父母还在家里存有2L的高浓度酒精,放在了女孩触手可及的地方。
甚至受害者本身,第一没有按照视频采用规范的酒精灯,第二在加热爆米花过程中,直接添加酒精,尽管她们是容易被误导的未成年人,但错了就是错了。
所以,小野冤不冤?一点不冤。但如果让她一人背锅,就太冤了。
3
治理网红乱象,不能只会封杀
在航空界,有一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每一次严重的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的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把这法则放到企业、社会,同样行得通。
但现实是,很多人都被“背锅文化”禁锢住了。
一出事,第一时间寻找责任人,这没错。问题是,然后呢?
小野有责任,平台有责任,家长有责任,尽管他们都觉得主要责任不在于自己,但这不妨碍我们给他们一人安上一口锅,从此万事大吉,继续生活。
昨天有一部十几年前的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忽然登上知乎热搜榜。这部豆瓣评分9.5的动画片,一度遭到禁播,因为有家长称其中有大量的血腥厮杀场面和污言秽语,怕对自己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怎么不把孩子放在无菌室里培养呢?
说起动画片,前几年的杠把子《喜羊羊与灰太狼》也有类似遭遇。人在家中坐,锅自天上来。
出事了,费死劲把锅安排上了,为什么就不能再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今年大热的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中,有一个随机杀人犯,几乎所有人都恨不得他立即被执行死刑,但身为律师的男主,一直尽力为杀人犯辩护,延迟时间。他不为名利,只是想真正了解犯罪动因,哪怕被人谩骂、泼粪都没放弃,因为他知道,单纯的以暴制暴,治标不治本。
回到小野的事情,套用剧里的台词,“难道把这些人全部抓起来、关起来,把他们都杀了,让他们消失在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会变得更好吗?不会的,因为还会有下一个。”
同理,简单粗暴地封杀小野或平台,就能解决真正问题吗?
小野为什么不注重安全隐患?平台为什么放任不管?家长为什么无暇照顾孩子?
多问几个为什么,问题会越来越尖锐,所思考的内容也将更深一层,到时也许就不会再执着于让某人背锅了。
“背锅文化”很省事,还满足了所有人的正义心,皆大欢喜。但欢喜过后,更该想想:你是解决了一件事,还是一类事?
风起于青萍之末,不去追本溯源,就只能一直见招拆招,无穷无尽。
所以,别着急解决锅的归属问题,也别一次次只停留在让人背锅这一步。如今网红频出,相关乱象层出不穷,但我们不能只会简单地谴责、封杀。
因为没有人是孤岛。哪怕小野遭封杀,谁能保证你的亲友不会模仿下一个小野?